戛纳电影节进入第二天首映红毯上,bbox组合来一段“碟中谍”经典旋律。我当时在媒体天台上,能听到熟悉的音乐。金高银出现也很吸睛。不过此片毕竟看的机会多,同一时间我选择去看了一种关注单元开幕片。一种关注单元评审团亮相,有大家熟悉的纳威尔。看看今天的流水账记录吧。
以下为今日观影短评:
《望向太阳》(主竞赛单元)
导演:玛莎•施林斯基
主演:路易斯·海耶尔 / 菲利普·施纳克 / 莱娅·德林达 / 苏珊娜·伍艾斯特 / 莱娜·乌泽多夫斯基
秦婉评分:2.5/5
四个不同时代的四个女孩,都在一个农场长大,影片穿梭在几个时空里,鬼气森森地讲述她们的故事,她们的家庭生活都各有一定的暴力、残缺、乱伦、意外死亡的元素,却都是用一种隐秘的方式唤起这些残酷内容,似乎是在隐喻德国经年迭代的暴力传统和纳粹式阴霾,人如幽魂般飘浮着审视着这个地方和人们,每个人物似乎都异常冷漠,且暗暗憧憬着一些异端的关系。
一些行为逻辑令人不解,可能是导演自身趣味和性癖的转化。因为全片充斥着意识流呓语,会有一定解读障碍。
德国女导演玛莎•施林斯基首入戛纳主竞赛,又被放在第一个放映,主要还是为了让大家调整观影心态,尝尝鲜吧。
《**公诉人》(主竞赛单元)
导演:谢尔盖·洛兹尼察
主演:亚历山大·库兹涅佐夫 / 阿纳托利·比利
sky评分:4/5
一次偶然的会面,将主人公引入一条漫长而艰险的道路——为囚犯伸张正义,追索被掩埋的真相。洛兹尼察在这部新作中延续其一贯的冷峻风格,以缓慢、克制和极简的叙事节奏,将极权对个体自上至下的挤压和造成的恐惧,一点一点地渗透进影像的每一帧,既是对1937年斯大林大清洗时期官僚体制的冷静描摹与深刻反思,也在无声处暗示着我们今日愈加复杂、失控的现实处境。
从牢狱、豪华办公室到火车站,人物的行动轨迹被牢牢锁死在横平竖直的封闭空间中,象征着那种无法逃离的体制困境。人们用意味深长却难以言说的眼神交流,军官们肥胖脸上浮现出令人作呕的猥琐笑容,人人自危、竭力自保的时代氛围。这种自上而下、只可意会的“被迫沉默”,用压抑的影像压倒一切,恰如房间里沉默的大象,悄然吞噬着每一个仍怀热忱的个体。
在这场被慢火细熬的精神拷问中,正义与公平的前路愈发模糊——当体制选择“解决提出问题的人”而非问题本身,表面的和谐不过是一种高压下的幻觉,真实与良知,只能在缄默中艰难生长。
秦婉评分:3.5/5
洛兹尼察新片,讲述大清洗时代高压政策环境下,一个富有正义感的检察官试图为**犯发声的历程,他面对的结果可想而知。仅从剧情来说,假设你了解历史背景,那么这个走向并没有什么悬念,而假设当下的年轻人不了解这段历史,那么还能获得更多悬疑反转的**惊悚片体验。
洛兹尼察的光影构图充满“空间限制感”,以表现那个时代的高压状态和人物被限制的姿态,包括人物之间对话时那种神秘莫测、“你要倒霉”的气氛也是如此,只有男主角一往无前,但多少由于缺乏悬念,人物气质单一缺乏复杂性,体制内反派也有些脸谱化,在半夜观影时确实会感到疲惫。
比较喜欢的是,主人公为了发声和抗争,一次次要越过各种铁门和多道障碍,找到下一个对话者,洛兹尼察很审慎地放大了这种一层一层进入又退出的空间进程,犹如进入一层又一层的无常地狱,且无功而返,最终自己还是被投了进去。那么换个角度来说,周遭人物的脸谱化,也是空间构建的一部分。
《给她一片天空》(一种关注开幕片)
导演:埃利奇·谢希里
主演:爱伊莎·玛依卡
sky评分:3/5
《Promis le Ciel》 以法语殖民语境下的科特迪瓦为舞台,聚焦三位女性在信仰、宗教与爱情之间的挣扎与碰撞。她们在纷扰与不安中相遇,在异乡的土地上寻找根基,却不断在现实的壁垒前踟蹰后退,为不时上门而来的警察查验身份而斗智斗勇,也得时刻提防与戒备着移民群体中的其他人。
在这种动荡不安中,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善意和情感相当脆弱、难能可贵,身处命运洪流中的她们被迫随波逐流,渴望爱、渴望理解,却找不到出口。
专业定制代写小品、相声、话剧、舞台剧、戏曲、音乐剧、情景剧、快板、三句半、哑剧、双簧、诗朗诵、演讲稿、微电影、动画等各类剧本。联系电话:13979226936 QQ:652117037 公众号:剧本原创